English

旧貌旧颜新亮相

1999-02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魏琦 我有话说

对于藏书爱好者来说,在今天要想得到一册六七十年前由鲁迅先生亲自编定的个人创作集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偶有所得,多半也是在拍卖会上花大价钱才能实现,而这对普通的读者同样是不可能的。“从前能见到这种书的时候,没有钱;现在有了钱,却见不到书了。”北京大学孙玉石教授的一句话,说出了大多数爱书人的共同感受。真古董难寻,“假古董”也行,只要做得像,一样有收藏价值;何况价钱自然会比真古董低得多,而能够买得起的人又会多得多了呢。

想法是不错,可谁来做这件事呢?鲁迅的著作已经出了那么多,还会有人投资出版繁体竖排,仿照老版本的书么?

2月7日,在北京鲁迅博物馆,20多名鲁迅研究专家、现代文学研究专家见到了这样的书,而且不只一册,是19册——由鲁迅生前亲自编定的文集的原版原貌影印本:《鲁迅自编文集》。这些享誉学界、与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读书人面对这套书,抚摸着、欣赏着、品评着,眼睛中发出的是欣喜的神色,谈吐中表露的是珍爱的心声。裘沙先生语惊四座:“这套书对我太有用了,我今天下午就用得上。”回应他的众人的笑声中,饱含着大家对这套精心制作的文集的喜爱和珍视。近年一直从事现代文学版本研究的朱金顺教授说得更爽快:既然是原文原图,而且版本上也讲究最初的或比较早的,不如索性把这“假古董”做得更彻底一些,让它真伪难辨,这才更有收藏价值。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陈漱渝谈到现行《鲁迅全集》的校勘,通过鲁迅《一件小事》中一个人称代词“你”和“您”的不同,论证了鲁迅著作早期版本的学术价值。看来,《鲁迅自编文集》虽然刚刚出版,但从专家们的热情赞扬中,已经预示出它将有的良好的市场前景。

《鲁迅自编文集》的出版方之一,香港炎黄国际出版社是首次在内地投资出版读物,他们把第一宝就“押”在了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身上。他们认为,鲁迅是中国人民的骄傲,鲁迅的著作有着永不消减的生命力,出鲁迅的书,不会赔钱。该社石伟社长虽然年轻,对这点却深信不疑。他表示,这只是他们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尽微薄之力的第一步,此后,他们愿意与内地学界、出版界密切合作,不断提供经典出版物。天津人民出版社是《鲁迅自编文集》的内地合作者,为把这套书献给鲁迅爱好者和广大读书人,他们精心操作,加快节奏,从与香港方面筹划选题到印制成书,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。

《鲁迅自编文集》收集了鲁迅先生自1923年至1936年亲自编定的创作著述19种,起自小说集《呐喊》,止于杂文集《且介亭杂文二编》。所选版本,或为初版,或为较早版本。当初出版时,鲁迅先生为它们付出了大量心血,不光在内容上、文字上精编精校,连封面、装帧、开本都留下了先生独特的风格。抚摸着这套书,似乎可以更亲近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